历史沿革

2008-03-26

 

19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诞生,图书馆随之成立。 建校初期,我校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在科学院和各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不断扩充馆藏资源。截止到1962年,全校共藏图书30余万册。

 

1969至1970,图书馆和学校一起从北京迁到安徽合肥。在迁校过程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损失严重,广大师生在办学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图书馆在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逐渐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的发展。

 

197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校恢复列为重点大学。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重点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

 

1993,中国科大提出了要把学校建设成国际著名、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并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设想,开始了继1958年初创和1970年迁校重建以后的第三次创业。图书馆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7,西区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科大图书馆主馆。

 

1999,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并入我校,图书馆南区分馆也随之成立。90年代以来,图书馆在继续增加印刷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建设,逐步建立起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同时,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

 

2000,引进了汇文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业务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为读者提供所有中外文馆藏书刊的OPAC查询;还建立了Web服务器、汇文服务器、多个数据库镜像服务器,并自行开发了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多媒体教学点播系统、随书光盘系统等。

 

2004,中国科学院正式在我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在图书馆原有文献检索信息咨询工作基础上,为校内外教学科研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查新服务。

 

2006,我馆成为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特色分馆,并在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及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与国科图的无缝集成。

 

2009年,图书馆获批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总馆,带领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共建共享、面向读者的服务推广等工作。 

 

2011年,图书馆获批为CALIS安徽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结合省数图工作,扩大院校间的合作共享。

 

2011年,西区图书馆扩建完成,增加裙楼四层中文书库,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始采用RFID技术管理馆藏图书,提高服务效率。

 

2013年,东区新图书馆投入使用,至此图书馆拥有东、西、南3座馆区,建筑总面积约41783平方米,阅览自习及交流研讨座位5000多个,实体馆藏中外文书刊220多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同时构建了高水平的数字化文献体系,包括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检索工具、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资料。在校园网内可以不间断地获取信息服务。

 

2014年,在省数图框架下,建成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和“e会学”平台,开展MOOC课程制作、推广工作,助力全省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

 

2016年,西区图书馆进行了空间重构,打造未来学习中心,为师生读者提供共享学习空间、预约研修空间、会议交流空间、语言学习与国际交流空间。

 

2017年,图书馆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称号。

 

201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开放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作为面向高新园区开展信息服务和专利与知识产权服务的新窗口。

 

2020年,图书馆联合公共事务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称号。

 

2021年,在中国科大高新校区,一座崭新的图书馆逐步开放投入使用,承接服务新工科和高新园区产业信息服务的职责。

 

中国科大本着“潜心立德树人 执着攻关创新”,正在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也融学术性与研究型为一体,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