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一】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2019-06-27

陈卓凡同学的这篇作品,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书香江淮互联网阅读活动中荣获征文类一等奖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最近看完了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心里颇有些体会。

这本百万字的大作,由当年明月这位,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沉浸历史很多年的先生写成。书中作者以尽量客观的方式,参照历史记载,结合其自身的看法,着重从统治阶级的层面,或者说从影响历史进程的层面,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了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一直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尽这段时间的明朝历史。

如果我只读完了这本书的百分之九十,我的感想很可能会只是下面这样。

就历史而言,历史是悲剧性的讽刺性的和露骨的。后人读前人的历史时,前人的所谓根本目的,人性的丑陋等等,都一览无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或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想实现的某个目标。封建体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原本有很好的理论诠释,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封建体系的根本弊端在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的人,会因为个人经历等等原因,变成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一旦出现在政治统治阶级中占有一定地位,就会使另外一部分人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被同化,要么退出这个舞台,没有第三条路。于是这种体制中的蛀虫便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结果,正如崇祯所言,文臣人人可杀之,而明末的文臣也并没有让他失望,关宁防线被攻破,清军压境之时,一个个大开城门,争相投降。

而就个人而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失魂落魄,对他本人而言,是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是几页纸。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他就怂了。历史最终会给予每一个人公正的评价,这并不是虚言。但是当人们亲身扮演当时的历史情节时,大多数人还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一点。所以每当写到历史上所出现的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自己甚至全家族人的生命,去贯彻自己内心的大义的人,作者总是会多着笔墨,并且直抒自己的钦佩。一如杨涟,一如海瑞。

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孙承宗,张居正的超世之才,千古之功,却也在历史上写下了自己的一笔。他们是常人所难以成为的人,却是时代进步所必需的人。

但是看完了全本书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全书的结尾部分,崇祯自尽,故事本应该结束的时候,作者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作为全书的另一个结尾,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徐宏祖。如果你不知道他,他死后留下的笔记中的一小部分被人整理后叫做《徐霞客游记》。徐宏祖在那个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非常不发达的时候,游遍了几乎整个中国,你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地方他都去过。最后,为了完成对一个仅认识一个月的静闻和尚的承诺,他带着静闻和尚的骨灰,一路向西南前行,最终病死在了归途上。

徐宏祖并不是一个地理学家,也没有为了全中国的地理事业,用一生去做奉献的伟大精神、伟大理想。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资助,没有承认,没有利益,也没有前途,却放弃一切,将全部的生命用来游历。

作者举了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来表达他的想法,说这个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终究还是用普通的语言描述了这个道理:成功只有一个——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对此的理解是,读多了历史,便可发现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还是真正掌权的幕后王者,都是身不由己地被推着前行的可怜人。正如上面所说的情况中,无论是坚守内心,勇敢地选择死亡,还是苟活下去,手脚却被牢牢束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失去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条件。而我认为,这个条件就是,找到自己真正所求,立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用全部去奋斗。比方说,做新时代奋发有为的大学生。再比如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我认为我是懂作者的。相对于前面的一段感悟,后面的一段感悟对我而言更重要。因为它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为我选择了人生的道路。

 

文稿:陈卓凡

 

图书馆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