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四】 南唐琐忆

2019-07-01

本文在刚结束的第五届书香江淮互联网阅读活动中荣获征文三等奖

               南唐琐忆

——读李煜词有感

南唐由李煜终,南唐之名由李煜始。

那个时代和他同样命运的,有一个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吴越王,还有一个家有花蕊夫人的蜀国主。可千百年后回看,整整一段五代十国,独李煜和他的南唐光照古今。

南唐多名士,是真名士自风流,仿佛魏晋风度。一个李璟,一个李煜,都是既想励精图治不负苍生又敌不过及时行乐风花雪月的诗人心性。词史上常和李煜并提的冯正中,曾在和他父皇的闲聊中被赞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他微微一笑,“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由此可观南唐数十年风气。他这个国主,当的似乎好不惬意。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晚妆明艳,舞队齐整,雅乐飘荡,霓裳羽衣,直教人想起石崇王恺竞豪奢。

李煜毕竟不是他们。他是最懂得生活情趣的纯情诗人,最后补上一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古人云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偏不许点烛,只以马蹄踏月达达归去。

这不是声色犬马,是风花雪月。

如此两代国主治下的南唐满满梦幻色彩,此后千百年一直被文人津津乐道,像欧阳修、陆游,骨子里是诗人的,一个个都向往着南唐。

后人的向往于他本人没有丝毫意义。他终究失了国,其后江南八千里山河都再与他无干,仓皇辞庙,一去不返。

金陵围城,他竟不知,一日登楼,“见王师旌旗垒栅,弥遍四郊,始大骇失色”。宋军入城找到他的时候,他在写,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国之将亡,街巷深深,暮色四合,荒草凄迷,空气中都飘散着阴郁的味道。

传说这句就是破城的结局了,其后的“回首恨依依”,不知是后来所补还是后人续作,倒是符合他纯情诗人直抒胸臆的标签。

而后世不知多少人的印象就此停留在“才子词人误国”。

可他这个皇帝本就是机缘巧合捡来的,他给赵匡胤写“心疏利禄”“乐日月以优游”,只是祖宗家业非继承不可。而他继位之时,大宋已立,江北早失,历史的车轮都转到杯酒释兵权了,他从登基的这一年就要不断给大宋送上奇珍异宝,撰写措辞谦卑的表文,把自己的身份一降再降,以求多优游些时日。

一个旷世才子李煜,带领一群旷世才子,一起及时行乐,一起醉生梦死,其实心里特别清醒,不知道哪一天这种好日子就会一去不复返。

说他误国,不如说是看得透吧。

到了这个时候,他是既不想活,也不想死了。他曾在城中堆积柴薪为以死奉社稷,连视若珍宝的藏书都烧了打算陪葬,最后还是打消了念头,自此笔下尽是苍凉沉痛,字字泣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后人尽传他死于一阕虞美人。亡国之君,故国之思,小气的帝王,若隐若现的花边新闻,毒药,一曲冠绝古今的词。由词而死,由词永生,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切元素都齐备。

可当时赵光义正准备统一全国收复燕云,吴越王刚刚纳土来降,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作为雄主的太宗会因为一首词杀了一个没有威胁还可以给周边国家当招牌的俘虏?

所以我更相信,是他自己郁郁不乐,忧恨而去。历史记载他在汴京日耗三石酒,当是日日醉生梦死,醉也填词,醒也填词,梦也填词。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间词话》称李煜“不失赤子之心”,“阅世愈浅,性情愈真”。他能全身心享受欢乐,就能全身心体会哀愁,而惟其如此,才能将一己故国之思的悲哀,上升到世间万物之兴衰无常。春花秋月的往复,雕栏玉砌与朱颜的对比,都是长逝不返的千古兴亡之叹。他的哀愁滚滚东去永无穷尽,传达出奔放而任纵的博大气象,仿若悲天悯人的佛祖,担负起全人类所有的悲哀。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宋太宗也是博学风雅之人,看到这词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今日李煜以他的血字祭奠南唐,他日谁又会用什么来祭奠大宋?

忽然想起后世小说家言徽宗为后主转世,再演才子亡国故事。然观其词,不过抒发自己身世之悲,当无法与后主相提并论了。

 

文稿:杨行